WU CHIAYUN 吳家昀 WU CHIAYUN 吳家昀
  • BIO
  • WORK
  • TEXT
  • NEWS
  • CONTACT
  • 中文
  • EN

吳家昀|失去之歌

By chiayunwu on 2020-08-20

作者 / 林雅綸

進入伊日藝術兩面開的自動門,吳家昀個展現場即為一個作品「失去之歌」。乍見令人聯想到何采柔作品的氛圍感,是的「氛圍感」,齊眉高的戲劇舞台木作、其上的氣球、飛動的塑袋、話筒和電話的分離、大片的舞台布幕、藏身其中的椅子等等,讓其中的框景畫面更顯得耐人尋味。

吳家昀將其佈置場景的電影美術組經驗,融會進展覽的表達語彙,包含對空間隔間、影像裝置和觀看動線的設計,以及當中處於敘事時空模糊地帶的物件語言,如:抖動秒針的時鐘、半拆包裝的相框等,將主觀鏡頭拉成客觀鏡頭後,讓觀者隨著影像和打光下的影子,在物件物質的在場下,猶如進入密室逃脫的現場,抓著隻字片語和意象的指引,沿著世界如何被觀看和想像的無形之線,翻攪下意識中潛藏的不安。此外,不管是作品中多層次的後製痕跡,如:玻璃板裝置上的畫和字句、裝框刻意的漏洞、突出的筷子、框面遮蔽物等,也讓作品語言在框架分類區隔的自我破除下,處於一種欲說還休的未定狀態。由此一展影像本質於事實真相和加註詮釋之間的多重性,也透由對影像媒材本身紀錄性和表現性的探索和反思,一併實驗影像背後一種形而上的共感可能。

展場經驗猶如同時呈現電影幕前幕後的展演,吳家昀將許多難以言說的空鏡頭/瞬間空白的片段,凝練給觀者於其中投射並重現自我的自由,而此非劇情故事、帶有私密軟性層次的觀念性/感性狀態,源於藝術家在自身學習過程中對於所屬分類和跨域表達的思索探尋、源於與家庭關係緊密和出國留學的移居經驗等等,都無可厚非地使其面臨歸屬和認同的境地,並在長期對於潛意識的擷取整理和淬煉後,從許多只能共存而無法解決的感觸中,呈現色空不二的詩意,以及人自始至終不可迴避的存有課題。藝術家吳家昀從電影到攝影、視覺傳達的實踐軌跡,再現出影像和物質的虛實間隙,並靜謐地蔓延出其一路創作關注的人、家、國等有形無形連結/界線之間的存疑,以及存在之於生命時空中不可解而非結構的日常觸動。

In PRESS, REVIEW, TEXT.
Previous藝術評論:【懸擱贈予】談吳家昀創作中的遇見與探問
Next《失去之歌》座談紀錄
  • BIO
  • WORK
  • TEXT
  • NEWS
  • CONTACT
  • 中文
  • EN